苏州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支持体系(2025年最新)
一、财政支持政策
企业培育专项
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可获梯度奖励,国家级专精特新"小巨人"企业享受配套资金支持
人工智能算力/大模型企业总部落地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专项扶持
技术攻关激励
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企业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配套资金
垂直领域大模型开发择优给予50万元培育资助,千亿参数通用大模型支持额度达2000万元
二、场景应用扶持
重大项目申报
国家人工智能重大工程牵头单位最高可获1亿元支持,联合申报主体按层级享受2000万/500万梯度补贴
市级"人工智能+"示范场景建设项目享受30%建设成本补贴
产业融合促进
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建设纳入基础设施投资计划,相城区已建成25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
医疗、金融、文旅等领域大模型应用案例享受成果转化税收优惠
三、要素保障措施
算力基础设施
智算平台建设项目按算力规模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
2027年前实现全市智算能力突破20000P,构建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
人才引进政策
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可获1亿元项目资助+1000万元购房补贴
建立"产学研用"协同培养机制,高校定向输送人才享受企业用人补贴
四、生态建设举措
平台载体支持
获批市级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享受3年运营补贴
与中科院等机构共建的9家高能级创新平台获专项建设经费
金融配套服务
设立5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,重点投向早期创新项目
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比例提高至60%
注:政策实施采取"就高不重复"原则,14条专项措施形成完整支持体系。相城区等板块还配套出台细分领域产才政策,形成市区联动支持格局。